校友陳義紅:“追光者”的嘗試與堅持
人物名片:陳義紅博士,我校1983屆校友,國家級高層次人才。現為武漢新特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湖北省僑 聯副主席、武漢市政協委員、湖北省暨武漢市新僑專業人士聯誼會會長、湖北省留學人員聯誼會副會長、湖北省僑商協會副會長、武漢中國光谷激光行業協會副會 長、華中科技大學兼職教授。
17歲考上華中工學院,留學新加坡時由總統親自授予博士學位證書,38歲放棄高薪回國創業后,先后創立5個公司,在光電子領域一系列項目填補國內空 白,取得了20多個國內外專利,并將其產業化。許多人對于陳義紅的了解,源于他因為一部電影愛上激光,為激光夢出國,又為激光夢回國的經歷。
“我是一個不斷嘗試但又能夠始終堅持的人。”陳義紅對于自我的矛盾界定,似乎也是對于他的“追光之路”的最佳描述。不斷嘗試是為了追夢,始終堅持是為了圓夢。
今年6月,52歲的陳義紅擁有了自己夢想中的近四萬平米的激光工業園——武漢新特光電工業園。知天命之年,“追光者”陳義紅依然在路上,繼續著他的嘗試與堅持。
(陳義紅與妻子、我校中文系88屆校友周雪萍)
9年學完課程上大學
陳義紅出生于湖北荊州農村,8歲才開始上學的他,9年學完小學到高中全部課程,17歲成功考入當時的華中工學院。迅速成長的背后,是從不停止的嘗試和十年如一日的堅持。
從村小學、初中,再從鎮高中到武漢的大學,乃至留學新加坡,陳義紅的經歷,多少帶著點那個時代的人特有的色彩。“唯有自己的努力,才是不斷向前的動力。”
摘棉花、插秧、推土、喂馬、砍柴……在學會走路后不久,小小的陳義紅就開始幫家里干農活,不過,與干農活同時開始的,是他拿起了姐姐留下的舊課本。
在沒有課外讀物的年代,教科書為陳義紅打開了一片新的天地。后來,學習一直是陳義紅的強項,他從小成績優異,并長期擔任班長。他也會不斷去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比如學習唱京劇、策劃黑板報,甚至自己摸索用蠟紙刻印出學習用的資料。
“我從小就很喜歡嘗試新的東西,不斷嘗試是我一直在做的事。”陳義紅說道。但他對事絕不是三分鐘熱情的態度,“我也是一個很能堅持的人。”剛升入高中,陳義紅的數、理、化基礎并不好,經過半年的努力,逐漸有了起色,后來還在荊州地區的各類競賽中得獎。
正是在高二,陳義紅遇到了對他影響很大的班主任周恒山老師。“他是武漢大學畢業的,教我們物理,課余經常會講起他的大學生活”。班主任的描述,讓陳義紅對大學充滿了向往,帶著這份向往,他只身一人來到當時的華中工學院。
一路探索,一路堅持
談到選擇激光專業的原因,《珊瑚島上的死光》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在諸多媒體的報道中,多稱他是看了這部電影才決定選擇激光專業,陳義紅笑稱自己早已忘記接觸這部電影或者小說的具體時間,卻并不否認這部電影對自己的影響。
這部電影沒有華麗的特效,故事講得也不算出彩,但是對于激光的刻畫,稱得上“夢幻而神奇”。“在我們那個年代,年輕人都很愛趕時髦,激光就是最時髦的專業,而華工在這方面也很有優勢。”因為對激光的熱愛,陳義紅來到喻園,度過了人生中最青春也最難以忘記的15年。
和大多數80年代的校友一樣,陳義紅對于大學的記憶,最深的便是一個“學”字。陳義紅一直認為自己是深受華工嚴謹學風影響的一代人,他回憶說,“早讀和晚自習是我大學堅持最久的習慣,因為圖書館和教室座位不夠,經常是跑著去搶位置。”
“大學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時期,一定要多去嘗試,過得豐富多彩。”時隔30年,再次回憶大學生活,陳義紅還是充滿了感激。在學習之余,陳義紅嘗試過許多學生工作,也曾淌著泥巴去東湖游泳,閑暇時還會和系里的學生一起圍著僅有的一臺電視機,樂在其中。
本科畢業后,陳義紅考入本校讀研。碩士期間,陳義紅跟著導師丘軍林教授從事脈沖二氧化碳激光打標機的研究。經過長時間的攻關,他們做出了當時最好的打標機,并獲得了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也是在這個時候,陳義紅結識了在中文系就讀的妻子。兩人這段起于華工的姻緣,傳為佳話。
86年研究生畢業后,陳義紅繼續留校任教,教授《計算機算法與語言》等基礎和專業課程。同時,他還擔任了系研究生輔導員,后來的華科副校長駱清銘、光電學院院長張新亮等都是他這個時期值得驕傲的學生,而武漢光電行業里的許多佼佼者,許多也曾受教于他。
倏忽便是8年,雖然已在1993年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教學科研也小有成就,但一向求新的陳義紅,總覺得生活缺少點東西。正是這個時候,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向他伸出了橄欖枝。
猶豫再三,陳義紅決定嘗試一下。“激光一直是我所熱愛的,我希望去國外接觸最前沿的學科理論,取得更大的突破。”于是,陳義紅告別妻女,只身來到新加坡。雖然一切都是從頭開始,但新加坡對于人才和科研很重視,陳義紅很快就融入其中并展露頭角。
1998年,時任新加坡總統王鼎昌給他頒發了博士學位證書。不久后,他又成為南洋理工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同時被委以重任,開啟自主制造激光器的先河,并先后幫助三個公司研制激光器,一時之間,名動新加坡。
彼時,陳義紅也開始了第一次創業嘗試,與妻子在新加坡開辦了一家小型貿易公司,在積累經驗的同時,他也在等待著一個機會,能夠實現自己的激光夢。
打造屬于自己的激光產業園
2000年,時任武漢市副市長辜勝阻和東湖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唐良智,率武漢經貿團赴新加坡招商引資。陳義紅聽完校友唐良智對于武漢光電子行業的介紹后,決定接受邀請,回國創業。
一個月后,38歲的陳義紅便放棄高薪,回到光谷,與風險投資公司一起共同創立了湖北光通光電系統有限公司。像多年前選擇出國一樣,他這次選擇同樣遭遇了許多不解。
“其實我反而覺得這個年紀創業有很多優勢,資源和閱歷都有了很好的積淀,而且武漢的激光行業發展很不錯。”因為對家鄉的熱愛,愛吃熱干面的陳義紅再次回到了武漢。
陳義紅甚至沒有給自己留太多后路,他放棄了任教母校的邀請,一心一意撲到了創業上。
初期,陳義紅的創業之路走得并不順利,對于市場的把握也不夠精準。不過他的學習能力很強,雖然難免坎坷,也總算摸索到了適合公司發展的方式。
不到一年,湖北光通開發的第一個產品“大功率全固化固體激光器”,通過了湖北省經貿委組織的新產品新技術鑒定,產品暢銷海內外,銷售額就達到一千多萬元。2005年,他又組建了自己的武漢新特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踐行著“歐美質量,中國價格”的理念。
今年6月18日,武漢市為僑服務中心揭牌及新特光電工業園開園儀式舉行,這也是陳義紅目前的兩大工作重心。近四萬平米的工業園,不僅做激光器件和激光配件,還將創立“激光超市”,為更多中小企業做激光產業服務平臺,促進激光產業的發展。
與新建的新特光電工業園緊密相連的,便是與僑聯合作建設的武漢市為僑服務中心。在諸多的頭銜中,陳義紅很看重為僑服務的這個角色。因為自己經歷過獨自一人回國創業的艱辛,陳義紅希望能夠搭建一個平臺,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回國創業,并為他們營造更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如今,陳義紅旗下的企業與公司多達十幾家,涉及光電、孵化器、服務等多個領域,經常會有人建議陳義紅推動公司上市,對此,陳義紅不置可否。“企業是 否上市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來定,走適合企業發展之路。目前我只想真正做些實事,把企業基礎打牢,促進核心技術和產品的突破。”
而校企合作則是陳義紅目前最看重的合作方式之一,曾在高校任教的他,深知高校的科研優勢,也很樂意為更多的年輕學生提供學習機會。如今,他正在和光電子學院共建項目,還擔任了光電子學院的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我希望以后和母校有更多的合作,也很歡迎師弟師妹們過來實習甚至工作,一起推動整個光電行業的發展。”半百之年的“追光者”陳義紅,躊躇滿志,不減當年。
華中科技大學記者團 劉棉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網,2014年7月19日
http://news.hustonline.net/Html/2014-7-19/923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