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是立身之本、發展之本、未來之本
事業的起點,源于一部電影
1962年7月,陳義紅出生于荊州一戶普通農家。從小愛學習的他,在看完一部老電影《珊瑚島上的死光》后,就徹底迷上了激光。那耀眼、神奇、威力無比的“死光”(激光),激發了他濃厚的探尋欲望。1979年高考,他毫不猶豫地填報了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激光專業,并被順利錄取。
暢游在激光世界里,陳義紅如魚得水,在華工讀完激光碩士后留校工作,并于1994年遠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經過4年刻苦求學,他從新加坡總統王鼎昌手里接過了紅色的博士學位證書。在新加坡,他是研制激光加工設備的開拓者之一,先后幫助3家企業研制激光器和激光設備,被新加坡制造技術研究院聘為研究員,同時也是南洋理工大的博導。
耿耿桑梓情,改變人生軌跡
2000年5月,武漢經貿代表團到新加坡招商引資。時任東湖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的唐良智向陳義紅介紹了武漢光谷的籌備情況,誠邀他到漢創業。
同年12月,陳義紅放棄60萬元年薪的舒適工作,吻別妻兒,來到武漢。剛進光谷時,這里沒有幾家激光企業,抱著技術“餓肚子”,是光谷激光產業當時的真實寫照。
從新加坡回來,手握28項全固化固體激光器核心技術的陳義紅心想,有了頂尖技術,還愁不能迅速產業化?然而,創業遠沒有想像的那么簡單,從2001年到2006年,最初的創業團隊遭受三次裂變,他自己淪落為“三無”人員,即:一無資金,二無市場,三無品牌。
從零起步,2006年,陳義紅創辦了武漢新特光電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生產和銷售激光產業鏈上游的激光器和核心激光配件,如陶瓷激光器、半導體泵浦固體激光器、激光泵浦腔等。
作為新特光電的創始人,陳義紅還有一個身份——國家級高層次人才。他把公司從零起步發展到目前激光銷售額突破億元,歸功于創業環境好。公司成立之初,急需流動資金。東湖開發區主動提出為陳義紅融資100萬元,解了燃眉之急。之后,還有許多優惠政策支持。“成功還在于專注與堅守。”一路走來,陳義紅感嘆,他一生只專注于激光,把激光做到極致便能成功。
如今,新特光電的產品逐漸贏得了這樣的口碑:歐美品質,中國價格。陳義紅也完成了由學者到企業家的蛻變。
事業高光處,思定、思變、思前路
2014年,總投資1億元的武漢新特光電工業園矗立在武漢光谷,新特光電成立了技術中心,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武漢市企業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八載奮進,陳義紅有了自己的技術基礎、人才基礎、產業基礎。
從業三十年,陳義紅經歷過低谷黯淡時刻,也徜徉過順境時的和煦春風,作為商界老兵,他洞若觀火:質量是立身之本、發展之本、未來之本!他自信的認定,企業管理只要做好三件事,便可任爾東南西北風!
一、專注創新團隊建設
堅定不移的把人才放在第一位。企業成立12年來,陳義紅一手打造了一支由業內專家組成的管理、研發隊伍,花大氣力聘請人才,培養人才,下苦功夫修煉內功,引進兩名“3551”高端人才,并與高校開展產學研項目合作,聯合培養學生,研發人員占公司總人數的5成以上,目前,新特光電手握專利40余項,10多項軟件著作權,發展后勁十足。
二、打牢發展基礎
陳義紅主持成立了企業技術中心,聘請中國光谷激光行業頂尖技術專家為技術中心主任。中心成立旨在提升企業產品的質量、研發、制造水平,推動企業產品換代升級,增強企業競爭能力。技術中心在不斷完善硬件建設的同時,著力提升軟實力,中心與華中科技大學、中南民族大學、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武漢工程大學等多所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建有密切合作關系。將引進先進技術與自主創新結合起來,積蓄公司創新學習的勢能,在一定條件下以多種形式釋放出來,形成自己的自主知識產權創新產品。每年新產品年銷售收入占總銷售收入的40%以上。多數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并獲得國家專利。
三、強化過程控制
陳義紅篤定:過程控制是做好產品質量工作的關鍵,沒有過程控制的產品質量工作是可有可無的空殼。在陳義紅主持下,企業建立了全過程質量控制,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制定了企業內控質量標準,嚴格設備檢測程序,制定了《質量檢驗管理規定》,將質檢工作分為“進貨檢驗---過程檢驗---整機檢驗---用戶現場檢驗四個階段牢牢把控,形成覆蓋全過程的質檢體系,同時,對全體員工進行強制培訓,整體上提升員工的質量與創新意識。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質量為本,說易做難。陳義紅,這位追光人,不忘初心,仍如24年前,不焦慮、不猶豫,少年般再出發。